登陆  注册
首页 > 农民说事 > 列表

一代伟人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:相差仅5岁,相守半世纪,母子情深感动世人

发布时间: 2022/1/5 14:19:28 人气: 2330

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:相差仅5岁,相守半世纪,母子情深感动世人

邓小平夫妻与继母夏伯根(左一)

1992年,已是耄耋之年的邓小平,在视察珠海某电子企业的时候,面对年轻人询问的创新和人才问题,老人家却出人意料谈起了家庭。

他先是用发达国家的例子来证明,一个社会没有家庭或者是家庭不和睦是不行的。

接着邓小平话锋一转,又说起了我们自己的先贤孔子,他就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。

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单元,一个社会只有家庭问题解决了,家庭整体上和睦了,那整个社会的治理势必就会顺畅许多。

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:相差仅5岁,相守半世纪,母子情深感动世人

夏伯根

邓小平说这番话的初衷,即是在强调,社会强大的基础和前提,是家庭的和睦与幸福。

事实上,彼时邓小平在以八十多岁的高龄讲这番语重心长的话时,他还有老母在堂。

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,晚年的邓小平能与母亲时刻相处,家中诸事都与母亲商量,那是多么其乐融融的场景啊。

只是,邓小平的母亲仅仅比他大5岁,那是他的继母,是其父亲邓绍昌的第四位夫人。

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:相差仅5岁,相守半世纪,母子情深感动世人

邓小平父亲邓绍昌

自新中国成立以来,邓小平就和老人家在一起生活了半个世纪。在此之前,母子俩是从未见过面的,以至于她和邓小平的舅舅前去寻亲的时候,警卫人员说什么都不相信。

1950年的重庆街头,洋溢着新中国刚刚成立后的欢快。在西南军政委员会的大门外,有一男一女正在门口徘徊。

中年男人看起来有些着急,一旁的女人看起来50出头的样子,穿着老式的对襟上衣,不知道该放在哪里的手上,也布满了岁月打磨的老茧。

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:相差仅5岁,相守半世纪,母子情深感动世人

青年时期的邓先圣,后改名希贤,再改小平

“他舅,要不咱就回吧,我就说嘛,咱们一没证明,二没娃子长大后的照片,人家是不让进的。”女人在一旁说道。

“不会!咱们又没骗人,你虽然是邓娃子的后妈,但也是他的长辈。我是他亲舅舅,这还能有假不成?”

男人一边说着,一边试图继续和大门口的警卫人员交涉,让他放俩人进去。

警卫人员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,由于全国刚解放,各地还有很多残留的国民党和土匪,因此警惕心还是很高的。

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:相差仅5岁,相守半世纪,母子情深感动世人

邓小平和妻子卓琳

眼前这两个人,上来就要找邓书记,还说是书记的长辈,这不是胡闹吗。更何况眼前这两个人,看起来和书记一般年龄,怎么可能是书记的长辈呢。

这两个老人,正是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和舅舅淡以兴。不过值得一提的是,夏伯根只比邓小平大5岁,淡以兴虽然是邓小平的亲舅舅,但是只比这个外甥大两岁而已。

彼时的邓小平,从留学法国时候算起来,离开家乡四川二十多年了,不要说舅舅淡以兴记不起他年轻时的容貌,他的继母夏伯根更是与邓小平连面都没见过。

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:相差仅5岁,相守半世纪,母子情深感动世人

邓小平与战友

还是他舅舅事先得了消息,听说外甥如今已成了“大官”,带着大部队回到四川了。

他立刻去找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,决定到重庆去寻亲。夏伯根先是不同意,毕竟自己是后母,而且和这个儿子根本没见过面,要是不相认,岂不是自讨没趣。

“我的外甥还不知道他脾气秉性啊,他不是那样的人,肯定会认你的。”舅舅拍着胸脯向夏伯根保证,然后就拉扯着她一起登了船,从广安向重庆来了。

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:相差仅5岁,相守半世纪,母子情深感动世人

青年时期的邓小平

朝天门码头下船后,两个从未出过远门的人差点迷了方向。他们并不知道当时西南地区政府的名字叫什么,一路打听着才来到了军政委员会的大门口。

然而接下来淡以兴好说歹说,警卫人员就是不放他们进去,一直闹到了天近黄昏,惊动了大院里的其他工作人员,最终在当天晚上,才跟邓小平夫妇见上了面。

虽然多年未见,但邓小平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与自己年纪相仿的舅舅,随即畅聊起来,一旁的夏伯根却有些拘谨。

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:相差仅5岁,相守半世纪,母子情深感动世人

西南军政委员会时期的邓小平

毕竟,她之前从未和自己这个名分上的儿子见过面。过了好一会儿,舅舅才如梦初醒,忙不迭给邓小平介绍:“这位就是你的后母。”

一旁的邓小平这才打量起自己的“母亲”来,而正在端茶倒水的卓琳,听到舅舅的这句话更是感到吃惊,舅舅这才说起了夏伯根的身世。

邓家人口多,邓小平去法国留学后,家里无论怎么省吃俭用,都不够他在外的花费。

尤其到了1921年的时候,当初资助学生们的华法教育会也不出钱了,邓小平他们一帮中国学生只能在法国勤工俭学。

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:相差仅5岁,相守半世纪,母子情深感动世人

卓琳与夏伯根在江西

就在邓小平在外求学和闹革命的这些年,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。他的父亲邓绍昌前三位夫人先后离世,而第四位夫人正是夏伯根。

夏伯根的家里也很贫苦,她的父亲是江上的船工,还在小时候母亲就死了,所以幼年的她整天跟着父亲在江上漂流。

尝遍了生活的艰辛,但也磨炼出了坚毅的品性,那时候女子结婚的年纪都很早,十几岁时,她就嫁出去了。

原本以为新的生活开始了,今后能成立起自己的家,但命运弄人,谁成想结婚没过多久,丈夫便生病离世。

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:相差仅5岁,相守半世纪,母子情深感动世人

淡以兴(左三)、继母夏伯根(右一)

也就在那时,夏伯根改嫁给了丧偶的邓绍昌。其后,邓小平也只是在家书中知道有了一位继母,只是忙于革命和转战,从未真正见过。

1936年,邓绍昌病故,虽然此时夏伯根才三十多岁,但是留下一大家子,接下来的十几年,都是她一个人扛起了家里的重担,一个人操持着里里外外。

随着新中国的成立,生活安定了下来,她更没有任何的奢望了。

“家里都是她撑起来的,你母亲前半辈子苦啊。”舅舅淡以兴在一旁说道。

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:相差仅5岁,相守半世纪,母子情深感动世人

邓小平、卓琳与孩子们在一起

他当着孩子的面这样夸奖,夏伯根反倒有点不好意思了,也赶忙说道:“都说你回来了,就想来看看,只要见到你一切都好,我也就心满意足了。”

“夏妈妈,留下来,今后我们一起生活,我和卓琳给你养老。”虽然眼前这位“母亲”仅仅比自己大5岁,但是邓小平心里很清楚,她前半生为家和生活操碎了心。

“留下来,一起生活,该享享福了。”卓琳也在一旁簇拥着夏伯根说道。

对于“儿子”和“儿媳”的一番话,夏伯根备受感动。都说后母不好当,她这个后母从此就被继子留在了身边。

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:相差仅5岁,相守半世纪,母子情深感动世人

邓小平与家人

邓小平日常工作繁忙,家里面的事情免不了又是她这个当母亲的在操持了。再说,劳动了大半辈子,让她突然闲下来也不好受,夏伯根索性就把家务全包了。

有一个人在家里操持,即便邓小平他们在外有多忙,每次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,始终会有一杯热茶和一碗热饭在放着。这样的日子,一直持续到邓小平被调回中央工作的前夕。

1952年,邓小平的工作到了北京,搬家之前,夏伯根不知道自己的去留该怎么办。

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:相差仅5岁,相守半世纪,母子情深感动世人

解放战争时期的邓小平和刘伯承

邓小平和卓玲一起安慰她:“都去,以后不管到哪儿,我们一家都要在一起。”

就这样,他们一家人又从四川到了北京。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,夏伯根也是异常的兴奋。

只是邓小平日常工作更加忙碌,没有时间陪伴她了。悉心的儿媳就带着老人和家里的孩子们,逛遍了北京城的大街小巷。

而且在公开场合,卓琳更是逢人便说,这是邓小平的妈妈,我的婆婆。婆媳关系的融洽,让一家人其乐融融。对夏伯根来说,前半生所有的苦难和操劳,如今都化作了对家人们浓浓的爱意。

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:相差仅5岁,相守半世纪,母子情深感动世人

邓小平和家人合影,右一为夏伯根

虽然按照规定,邓小平的家里配备有警卫和保姆,但夏伯根到北京之后还是闲不住。

尤其在儿媳卓琳也忙起来后,邓小平夫妇更是每天早出晚归,而且还有很多出访出差的活动。家里没个主事的,孩子们就得由夏伯根来照料了。

每天天不亮,她就起来准备早饭,她吃不惯厨师们的口味,还是喜欢老家四川的各种饭食。

送走孩子们上学,她又忙着收拾家里,准备午饭。整天忙得四脚朝天的她,跟门外的警卫们也渐渐熟识了。

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:相差仅5岁,相守半世纪,母子情深感动世人

邓小平和家人

谁不知道,这个老人是邓小平的后妈,虽然是领导人的长辈,但是没有一点架子。

夏伯根不但撑起了一个家,更是把家庭的温馨带到了邓小平和孩子们身边。

这种亲情的滋润,如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,让整个家庭充满了生机。尤其在艰难时刻到来的时候,家庭的亲情和温馨,更是抵御一切困苦的巨大力量。

而在邓小平人生和政治双双陷入低谷的时候,正是她的继母夏伯根默默地站在身后。

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:相差仅5岁,相守半世纪,母子情深感动世人

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

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,全国的政治风潮已经达到了最高峰。邓小平全家一度也被限制自由活动,一家的生计问题立时凸显出来。

除了日常的吃穿开销,孩子们学习也是一笔固定的支出,此外,每个月邓小平还给老家的舅舅按时寄出生活费。

这种时候,夏伯根比以前更加操心全家的生活了。但凡是可以自己做的,就绝对不会花钱买;但凡还能用的东西,就不随意丢掉。

以前过惯了苦日子的她,心里清楚一定能带领全家迈过这道坎。正是这份对生活的无尽信心,激励着全家人一往无前。

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:相差仅5岁,相守半世纪,母子情深感动世人

1992年,邓小平在深圳巡视

1969年10月,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。在全家去留的问题上,邓小平和卓琳却犯了难,夏伯根已经是古稀之年,长途颠簸身体不一定能吃得消,但是让老人一个人留在北京,没看照看,也不是办法。

就在左右犯难之际,没成想夏伯根主动提出来要跟他们一起南下江西,这样全家在一起也能相互照应。

这让卓琳大为感动,正是靠着这种相互理解的温情,无论遇到什么困难,才能始终保持着定力。

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:相差仅5岁,相守半世纪,母子情深感动世人

邓小平和孩子们在一起

全家到了江西之后,由于夏伯根年纪大了,邓小平和卓琳不允许她再干任何重活。

但是夏伯根身体还可以,不让干重活,她还是将做饭的活儿包了。但是三个人都没有工资,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有一天,她跟邓小平提议:“咱们种点菜吧。”

就这样,闲暇的时候,三个人开始在外面的空地上忙碌起来。他们先锄了草,然后又仔仔细细地将地翻了一遍。

由于卓琳有高血压不能干重活,夏伯根和邓小平就负责挖地。地块整理好之后,夏伯根跟当地的老百姓要来了黄瓜、茄子、辣椒、小青菜等种子。

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:相差仅5岁,相守半世纪,母子情深感动世人

1997年2月,邓小平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

夏伯根每天悉心照料着这块小菜园,如同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。待到青菜长起来的时候,他们又在角落里盖起来鸡舍,养了几只鸡。就这样,吃饭的问题解决了。

很快,夏伯根和卓琳婆媳俩又研究着做豆瓣酱和酿酒,艰难的生活中,这点仅有的田园之趣,给邓小平带来了莫大的慰藉。而这,都得益于他的母亲夏伯根。

“我们三个,一个都不能少,少了一个哪个都活不成。”这是在江西那种困难的环境下,邓小平说出的一番肺腑之言。

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:相差仅5岁,相守半世纪,母子情深感动世人

1997年,邓小平的骨灰乘专机撒入大海

时局扭转后,邓小平的工作恢复,全家人也都回了北京。随着夏伯根年纪的加大,家里也有了第四代重孙辈的人,夏伯根在家里的地位再次提高,而且被家人亲切地称呼为“老祖”。

生活条件更好了,夏伯根也终于干不动了,她开始真正地享受起了天伦之乐,膝下儿孙环绕的日子,充实又带着脉脉温情。然而岁月流逝,连儿子都在一点点老去。

1997年,邓小平逝世,没想到儿子先她一步而去。97岁高龄的夏伯根,也已经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,她虽然已经不认识人了,但却突然不吃不喝,似乎在用这样的方式,默默思念着逝去的儿子。

邓小平与继母夏伯根:相差仅5岁,相守半世纪,母子情深感动世人

卓琳含泪抛洒丈夫的骨灰

又过了4年,101岁的夏伯根安详离世。这份长达半个世纪的母子情谊,可以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编织了。

正是靠着这份情谊,才成就了一个温馨而和睦的家庭。邓小平倡导的家庭和亲情,是整个社会稳定运转的基石。而他自己的身体力行,更是为后人们留下了一笔无尽的精神财富。

·上篇:西安一男子主动请求隔离未果后,一家6口全部确诊感染新冠
·下篇:西安要求对孕产妇、急危重症等患者开通绿色通道
还没有对此评论!
评论
☆差评 ☆☆中评 ☆☆☆好评
☆☆☆☆4星好评 ☆☆☆☆☆5星好评